- 企业基层生产经营责任制的变革背景与构建路径探讨——以深圳2025-4-2
- 基于SWOT分析和战略地图的市县两级烟草企业指标体系设计2025-4-2
-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2025-4-2
- 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前提、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2025-4-2
-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识别与监控策略探讨2025-2-12
- 新形势下中央企业加强外事管理工作的策略与建议2025-2-12
- 基于科技创业的技术研发与商业管理平衡支点研究2025-2-12
- 住房保障新模式对企业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2025-2-12
让多方都从改革中有所获益
5月22日,首届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暨全国医院医保管理能力建设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健康报社、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医疗、医保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针对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医保管理等话题,深度解剖难点,靶向给出建议,旨在答好医疗和医保如何协同高质量发展、共同保障人民健康这一时代的命题。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
医疗和医保协同发展,这是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医院是医保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医保政策的终端,做好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既是医保改革的基础,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医保扩面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提质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经济增长从快速变为平稳,医保筹资比率两位数增长的可能性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老龄化、新技术、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是一个确定性的事实。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之间,长远来看医保收支平衡矛盾可能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医保的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时代的新命题。为了办好此次会议,健康报社与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大家的关注点与需求,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为下一步工作带来更多启发与帮助。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超:
医保的高质量,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目前的高质量既是在前期改革基础上的深化,又需要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要求,持续探索、优化完善。国家医保局成立以后,做了很多医疗保障功能的拓展,主动深入医改深层次领域,实现了一些关键性突破。比如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和门诊报销,在惠民的同时,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发展。随着探索的深入,问题和挑战也浮现出来:一是系统集成难度加大,既有医保体系内部各类保障形态、机制的有序构架,还有和医疗、医药如何有效协同,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加深对公平和效率的实质性把握,均衡需要与可能,实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面对挑战,既要加强学习,研究如何进一步把握规律,也要加强顶层设计基础上的执行能力,集中力量去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更要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寻求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胜群:
河北省医保局组建后,提出了要打造“医疗保障一生守护”的服务品牌,把提升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获得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患者服务,同时医保部门还要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实际上,医保的钱是通过医疗机构花出去的,所以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获得感,主要是通过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来体现的。在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的同时,医保部门还明确监管与服务并重,充分发挥医保的政策杠杆作用,支持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建立预付金制度,开展清理拖欠医疗机构医保费用的专项行动,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欢迎和肯定。围绕医疗保障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河北省医保局提出了5个医保建设目标:智慧医保、公平医保、阳光医保、满意医保、责任医保,围绕医保的高质量发展,用实打实的工作作风来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医疗保障获得感。广东省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邓佑满:
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构建完善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广州市在基本医保全民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现在已经构建了社会医保+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的比较紧密的医疗保障网。在重点改革方面,广州市2018年开始做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的试点,这个改革得到了国家医保局的高度认可,去年10月在广州召开了现场会。DIP改革得到了医保、医院、参保人多方认可,各方都从改革中有所获益。广州市现在正在按照国家医保局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项改革,重点还是要跟医院加强互动、沟通和协商,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局面,以期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DIP、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等重点领域的改革都跟医院密切相关,都要通过医院去落地落实,所以希望跟医院加强沟通、合作,确保医保政策顺利落地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
医保跟医疗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共生演化。一方面医学不断进步,所以才需要更强大的医保,因为医学进步对疾病有很多的干预方式,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医疗卫生资源,资源筹集的总量在医疗保险体制下表现为保费的总额。另一方面,由于全民医保的普及和完善,释放了患者的需求——不是病人变多了,而是看得起病了,这又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健康需要和资源供给之间可能无法精准匹配,因为生命健康无价,但医疗资源有价,医保筹资必然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长期来看,医疗保障要往健康保障的方向去发展;短期来说,则要实现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和医药卫生发展的目标协同。其中,很多改革措施的激励相容机制是关键,比如不能只看支付,不看薪酬。因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逻辑,是通过医生行为的改变来提高系统绩效。如果只改支付,实现了结余留用,但是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不改,激励传导不到医生层面,改革预期就可能打折扣。文:叶龙杰
原标题:《让多方都从改革中有所获益》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 上一篇: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2021/5/27
- 下一篇:海南:勇立潮头打造改革开放新标杆 2021/5/27